当前位置: 首页 » 葡萄酒资讯 » 科技 » 正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在中科院一区期刊《Food Chemistry》上系统报道了三种新型杀菌剂在葡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及代谢规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近日,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控制团队在中科院一区期刊Food Chemistry(IF=9.8)杂志在线发表题为“Dissipation and metabolism of fluxapyroxad, oxathiapiprolin and penthiopyrad in grapes: A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from field to raisins”的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葡萄病害抗药性的增加,利用新型杀菌剂成为了防治葡萄病害的重要手段。新型杀菌剂的使用应重点关注残留水平及代谢规律,以确保膳食的安全性。结合田间试验,本研究明确了三种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胺、氟噻唑吡乙酮和吡噻菌胺)在葡萄中的残留消解和代谢规律;比较了在葡萄干制备过程中,不同干制方法在对杀菌剂残留的影响;根据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数据,开展了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结果为三种新型杀菌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指导其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质标所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崔凯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董崭副研究员和官帅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0242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QC142)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4F06)的资助。(撰稿人:崔   凯     核稿人:刘   宾)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4510

 
0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