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葡萄酒文化 » 品鉴 » 正文

小心!别陷入背标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5  来源:葡萄酒商业观察  作者:朱玉增

    众所周知,进口酒和其它进口食品一样,必须要有中文标签。很多人觉得不以为然,可是很多家公司却正在或者已经因为这个问题遇到了打官司的大麻烦,从而影响了公司正常运营。况且,新的《食品安全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行而且更加严格处罚;同时,关于进口酒的品质质量却不如标签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时常见诸于媒体,这是为何呢?

    下面,笔者举例二、三与进口酒同仁探讨。

    陷阱一,标签中的原料及辅料。

    现在常见的是“葡萄汁、二氧化硫”,也有写“葡萄汁、微量二氧化硫”。这二种写法的不同看似不大,但是却成为一些“专业打假人士”的发财之道。为什么呢?

    因为,依据卫生部回复质检总局办公厅的卫办监督函〔2012〕851号文件,允许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在2013年8月1日前在标签中标示为二氧化硫或微量二氧化硫;2013年8月1日以后生产、进口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应当标示为二氧化硫,或标示为微量二氧化硫及含量。很多葡萄酒商家由于灌装日期刚好在2013年8月1日以后而在中文标签上没有及时更改过来,就被一些所谓的“专业打假人士”遇上而遭受赔偿损失,即使品质没任何问题,再权威的机构检测出的质量合格报告也没有用,就凭小标签上的这二个字就要接受处罚。

    对于这个法规的说法,笔者和绝大多数的酒业同行有同感,就是:在逻辑上,含有“微量”二字更具说服力,对消费者的说明更清晰,但是,法规即然出了,就得执行啊。但是,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在于法规中最后一句话说的标示二氧化硫的含量!这个含量的数据由谁出才是标准呢?是酒庄?酒庄所在国家的检测机构?还是中国的海关检疫部门或者国内的权威检测机构?很遗憾,这一点没有注明。

    陷阱二,如何介定进口商?

    现在很多进口行为实际发生是国内的商家通过有进出口代理权的中间代理公司进口的,从而在海关卫生证书上标的进口商都是这些代理公司,那么,中文标上的进口商以何为准呢?

    陷阱三,何时贴中文标的问题?

    这对于很多的进口商来说都是个大麻烦,因为法规已经说了要贴上中文标签才能销售,但是,在销售流通的哪一个环节前要必须贴上没有统一的做法,各地执法也不一样。而中国的国情又是各级经销商都不想信息透明,要在背标上贴上自己的信息。

    另外,关于这一法规的合理性探讨,如果在国外装瓶时就贴上,若是到了中国海关商检时有一个单词或者酒精度等细节上的差错那就惨了!全部要撕下!而若是在进口时在海关出关时全贴上又是一大麻烦,全部拆箱,同样要增加人力物力。因此,很多进口酒同行认为最合理的做法是从进口商出仓库时必须贴上。

    上述等等,其他一些细节方面不做探讨,希望做进口葡萄酒及食品的朋友们多加注意,千万别因为这个问题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食品安全是大事,这是勿庸置疑的前提条件。而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的法规在未来肯定会将更加完善,一个进口酒这个细分的品类的中文标签问题就已经是如此问题多多,可想而知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多少未暴露出的问题。我们不能期待靠一个中文标签来解决中国进口食品的安全,而是真正治本的制度和法规。

 
关键词: 酒标
0